語言、文化與色彩

一本語言學的書,卻花了快一半在講色彩。 小心,別踩到我北方的腳!換個語言,世界就不一樣? 結論大概有幾點:

色彩的演化

古人眼中的色彩和我們不同。 像中國古代的青、玄都可以指黑色藍, 天玄地黃 。 古希臘荷馬史詩、聖經也有類似的情形。

古代到現代,一些形容顏色的字彙轉變了意思。 最主要的是古人常以 同時表示緣與藍, 後來又逐漸分化。

人類對色彩的辨識力和文化有關。 一些原始的部落也不區分綠與藍, 和古人的情形類似。

這不代表他們分不出綠與藍, 只是他們不將綠與藍 視為不同的顏色 , 他們將綠與藍 視為同一個顏的兩端

彩色與語言

當一個色彩有了 名字 , 人會更容易辨識她。 而人類對色彩的演化就是 一一為各種顏色 取名字 的過程。

像俄羅斯人有一個詞專指深藍色; 意思是她們其實將 淺藍深藍 視為不同的顏色 。 對比古人和我們也是類似, 只是不將藍與綠視為不同。

人類在辨識一個顏色時, 若那個顏色 有名字 , 大腦中處理語言的部份也會活動; 而且辨識上會更加敏感。

兒童的色彩

但不代表落後的文化看不出綠色和藍色的差別, 她們沒有色盲,仍分的出來。 現代人對色彩的敏銳是因為文化, 而不是視覺進化。

因為我們待在一個不斷要求我們分辨 各種顏色的環境, 所以才有如今的敏銳度。 不然一個剛出生的小孩, 是不擅長分辨顏色的。

要一個小孩去 發現 天空是藍的 是有困難的, 很多原始文化也不認為天空是藍的。

我的兒時經歷

我小時候會分不清楚藍色和綠色, 我知道藍色和綠色, 但會 忘記 這個顏色要叫 藍色 還是 綠色

另一件也是天空, 我畫畫常常把雲塗成藍色的, 天空則留白;畫成 白天藍雲 。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畫成這樣, 可能是因為把整張塗成藍色太累, 就下意識反過來塗。

直到有一天我發現, 天才是藍的,而雲應該是白的。 我就不再畫 白天藍雲 了。

人眼中的色彩

人辨識視色彩的過程是極複雜的。 三種顏色的視錐細胞, 分別在特定波長最敏感, 隨著遠離再下降。

但這不是我們所 看到 的色彩。 眼睛是不會看的,是 在看。 且眼睛的最敏感三色, 也不等於我們以為的三色光。 腦會對眼睛來的訊號做調整, 對日光、陰暗等不同情況做補償; 就也是為什麼在不同背景光上, 我們還是能看出同一顏色。

一般命名顏色的順序是:

  1. 紅:因為血液對人來是特殊的。
  2. 黃:成熟的果實是黃色的。
  3. 藍或綠:總之不太重要的顏色,順序隨便。